佛山作為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,城鎮化率早已接近95%。佛山城市安全風險總體呈現出監管體量大,監管力量不足;風險隱患多,監測能力不足;城市運行系統性脆弱,解決手段不足的特點。我們亟需激發“智慧”,為城市安全管理提質升級。
2019年10月佛山啟動“智慧安全佛山”項目,致力于佛山城市安全管理模式創新、技術創新、應用創新。
我們建設一體化的佛山城市安全綜合運行系統,奮力打造人人有責、人人盡責、人人享有的城市治理共同體。
一、科技引領,構建全方位風險防控網
全面提升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、風險早期識別和預報預警能力,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。
(一)“大數據驅動”,構建全要素風險評估機制。利用大數據驅動,對城市安全運行的薄弱環節和部位進行多因素、多災種、多環節、全過程風險分析,以“城市安全風險一張圖”的方式呈現區域性綜合風險評估結果,科學防控、精準施策。
(二)“物聯網感知”,構建全域覆蓋的風險感知體系。針對綜合風險評估結果,確立了橋梁、燃氣、消防、排水、電梯、軌道、交通、林火、高危企業等9大監測專項,布設近兩萬套各種類型的前端傳感器,構建安全生產、自然災害、城市安全領域和應急救援現場全域覆蓋的應急管理感知網絡。
(三)“專業化服務”,構建全時監測的風險預警機制。建設佛山市城市安全運行監測中心,依托專業服務團隊進行7×24小時實時監測預警,實時分析城市運行安全狀態,并初步形成了多部門聯動應急協同處置機制。
二、平戰結合,打造城市安全“智慧大腦”
平時是城市運行安全的綜合監測預警中心,戰時是防抗救相結合的應急指揮中心。
(一)“全景畫像”描繪城市安全運行狀態。整合全市32個單位(含18個市級部門)200余萬條基礎數據和上億條物聯網數據,全面感知城市生命體征細微變化,形成城市安全運行狀態全景畫像,為城市決策者定期提供運行趨勢預測報告。
(二)“人工智能”提供應急輔助決策方案。搭建森林火災、防風防汛、危險化學品、地質災害等典型事故災害的專業分析模型算法,系統能夠結合現場態勢、模型分析和專家會商結果,智能生成應急指揮調度方案,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提供輔助決策支持。
(三)“融合通信”保障應急指揮調度順暢。構建“通信中心、指揮中心、保障中心”三位一體的現場應急保障體系,確保在公網中斷、電力中斷、道路中斷極端情況下實現事故災害一線、現場指揮部與后方指揮中心之間的應急指揮、控制、通信無縫互聯。
三、撬動變革,推動城市安全管理模式重塑
堅持以理念創新引領技術創新,以技術創新倒逼制度創新,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。
(一)“系統工程”,全過程綜合管理。堅持“全市一盤棋”,印發了《佛山市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規劃(2019-2022年)》等一系列文件,集約統籌開展信息化建設。2018年9月,成立由朱偉市長親任組長的佛山智慧安全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,市級18個有關部門和五區政府共同推進。
(二)“移動互聯”,全鏈條有效覆蓋。今年入汛前,市三防指揮部與市、區、鎮、村四級近兩萬名三防責任人首次實現扁平化指揮調度,通過“智安佛山”微信小程序向基層一線人員精準推送風雨水情、一鍵下達任務指令、實時跟蹤工作狀態、隨時進行音視頻連線,全面提升基層末端快速反應能力,確保責任鏈條無縫對接。
(三)“人才支撐”,全災種統籌應對。吸收十余位國內外領軍人才,組成“佛山城市安全高端智庫”,通過異地會商等多種形式,為我市科學高效應對突發事件提供專家支持。建立應急管理人才培養機制,組織開展應急實景實戰教學,形成本地科研技術創新和服務團隊,為未來培育更多高端“應急指揮官”。
智慧安全佛山項目堅持邊建設、邊應用、邊實戰的理念,目前已初見成效:
各界高度肯定。截止2020年9月,已先后接待了國家部委、省、市、軍隊領導99次參觀考察,項目受到人民日報社、中國新聞社等多家國內權威媒體的廣泛報道,獲得成都、煙臺、天津、廣州、深圳等33個兄弟城市的認同和贊許。
提升實戰效能。今年3月份,我們成功處置了12處甲烷濃度超標報警、1處窨井燃氣泄漏報警,此外還成功處置了消防栓低水壓報警、電器短路超溫報警、電梯困人報警及森林火險報警,有效保障城市運行安全,避免事故風險與疫情交叉碰頭。
快速復制推廣。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交流合作,迄今已接待北京、成都、廣州、深圳等兄弟城市的有關部門及下轄區縣考察調研咨詢35次。8月19日,佛山、肇慶、江門、清遠、云浮五市簽署城市安全應急聯動戰略合作協議,構建全國首個城市群安全應急聯動合作機制,雙方按照“技術復用、資源共享、機制聯動、集約共建”的原則,快速復制佛山經驗成果,把佛山打造成輻射華南的區域安全中心。